Monday, May 28, 2018

2018-05-28 三中商

在香港,每年都有幾千本書出版。書店林立,各種各樣的書目不暇給,但原來香港超過一半的書店,來自同一集團。香港還有五大出版社,有三間來自此集團。誰在經營這龐大的出版和書店集團?和中央政府有沒有關係?鏗鏘集展開調查。

Saturday, May 26, 2018

2018-05-21 土地大辯論

香港人住得貴、住得細是共識,但要解決土地荒問題,如何增加土地供應就是需要未來五個月,靠公眾在「土地大辯論」中凝聚共識。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了十八個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當中應否改劃哥爾夫球場、以公私合營模式釋放私人農地、應否大幅填海或開發郊野公園,引來最多爭議,市民會如何衡量抉擇呢?

不過,增加土地就是否等於能解決香港人的住屋問題?仔細檢視政府土地供求的估算後,有人認為政府高估土地需求,強調土地問題根源是分配不公義;也有聲音認為是低估,必需填海造地未雨綢繆。

Thursday, May 17, 2018

2018-05-14 川震十年‧下 殤痕

十年前的一場汶川大地震,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因為川震,他們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也從此被推上了維權的路上。

有家長苦候十年,希望當局為兒子在公墓前立碑,刻上兒子的名字。

有人為追查豆腐渣工程真相,身陷囹圄。

十年,無法結疤的傷口。

地震帶來的傷痛過後,迎來的,是新生活,還是二次傷害?

川震十年,遇難學生家長們內心的傷痕,是否已結疤?

十年前的地動山搖,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譚作人出獄後,繼續關注追究豆腐渣工程。

尹顯英十年來,希望當局為兒子立下墓碑,卻未能如願。

周興容本欲為兒子追回公道,最後成為被當局打壓的對象。

Tuesday, May 8, 2018

2018-05-07 川震十年‧上 未忘人

十年前,一場汶川大地震,近七萬人失去生命,更讓數以千計的父母失去孩子。地震過後,外界一直質疑肇事學校是「豆腐渣工程」,建築工程被偷工減料。桑軍和劉玉婷兩名遇難學生家長,一直希望尋找真相。十年來,他們踏過的路如此相像,從到法院上訴、到北京上訪、找媒體揭露問題,結果調查仍是不了了之。

十年來,他們在堅持與放棄之間的矛盾中徘徊掙扎。

選擇堅持,是否會見到曙光?

選擇放棄,是否代表心死?

川震十年,當日的廢墟至今仍然可見。

川震時大量學校倒塌,外界質疑工程是否被偷工減料,是「豆腐渣工程」?

桑軍的孩子在川震中遇難,多年來他堅持上訪,追查事件是否涉及豆腐渣工程。

劉玉婷的兒子在北川中學遇難後,本來堅持追查真相,最後無奈放棄的原因是什麼?

Friday, May 4, 2018

2018-04-30 誰主工會

葉蔚琳五年前加入九巴,二月在大埔公路發生造成十九人喪生的嚴重巴士事故,亦改變她的生活。她不滿九巴在意外之後,提出的「薪酬優化方案」造成不公,於是成立「月薪車長大聯盟」,並發動罷工,一度被九巴解僱,但近日在接收警告信的情況下恢復職務。

葉蔚琳在這個多兩個月的經歷,揭示了九巴公司對多個工會態度不一,資方只承認工聯會及工團屬下兩個工會。獲承認工會被指與資方同一陣線,沒有盡力為會員謀福利,而其他工會就沒法沾上談判桌邊,向資方反映會員訴求。沒有工會支持的,就往往要透過工業行動才可喚起公眾和傳媒關注,繼而向資方施壓。

集體談判權在本港得而復失,二十一年後的今日落實更顯遙遙無期。經歷多次大型工運後,勞工權益仍近乎原地踏步,工會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