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5, 2017

2017-12-25 為妳圓一個夢

如果有一部時光機,她希望回到可自由走動的時候……

這是一個關於勇氣與夢想的故事。

凱茵是個聽障人士,中二那年更被確診患上肌肉萎縮症及脊柱側彎,然而身體的殘障無阻她活潑好動的本性。

過去一年,她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呼吸功能僅剩三、四成,很想趁自己體力及精神許可之時,在天空飛翔,感受雙腳離開輪椅、與藍天作近距離接觸的自由與喜悅。於是她毅然發了一封電郵給由阿鐵、浩南及嘉儀組成的滑翔傘三人組。

三人與凱茵素未謀面、互不相識,卻願意為她圓這個飛翔夢費盡心思,不過能否成功帶凱茵飛上天,仍存著變數。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最後能否等到東風,將凱茵送上天上?

Monday, December 18, 2017

2017-12-18 血牙

非洲大象的一對長牙,經過雕刻後成為價值連城的工藝品,不過背後埋藏著殘酷不仁的真相。象牙一直是盜獵者和商人的目標,而近年富起來的中國人,更成為象牙最大的消費市場。有香港商人利用法例漏洞,令香港成為象牙貿易的轉口中心,激發保育團體不滿。近期,這場維持半世紀的全球攻防戰,為各國推行象牙禁貿而推上高峰。

中國今年12月31日實施全面禁止象牙貿易,同時提高走私罰則;香港政府亦計劃今年內啟動立法程序,目標五年內淘汰本地象牙買賣,激發業界不滿,要求政府回購他們的象牙存貨。有象牙商人批評政府一邊計劃禁貿,一邊繼續批准原材料從歐洲進口,做法自相矛盾。負責執行有關政策的漁護署表示,會給予足夠寬限期,不過現階段不傾向賠償。本集揭露政府對象牙貿易監管的漏洞,以致在合法買賣以外象牙黑市市場禁之不絕。

Monday, December 11, 2017

2017-12-11 消失中的禾花雀

禾花雀,正名黄胸鵐,是一種以稻米和穀類種子為主要糧食的雀鳥,每年由西伯利亞的繁殖地遷徙至東南亞過冬。 這種體型細小的候鳥,在六十年代為本港常見鳥類,不過,由於被食客稱為“天上人蔘”,濫捕獵殺的情況嚴重,加上棲息地破壞,黃胸鵐數量急跌,而攝製隊更發現在廣東三水,仍然有餐廳非法售賣禾花雀,情況令人憂慮。 在香港,有環保團體展開對禾花雀的保育工作,在上水塱原濕地種植不同類型的農作物以增加農耕濕地面積,其中最成功的項目是恢復種植水稻,令黃胸鵐和其他鵐科雀鳥的數量開始回升,致力將塱原成為黃胸鵐的綠洲,現時的進展如何呢? 本集訪問嘉賓包括香港觀鳥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及長春社,訴說出禾花雀消失的故事,如果人類真是因為對美食的追求而令野生雀鳥走上滅絕之路,情況值得社會深刻反思。





Monday, December 4, 2017

2017-12-04 廢膠圍城

你是否曾經懷疑,回收桶的塑膠有沒有去了堆填區?為了確保塑膠「重生」,你願意付出多少努力?

有人得知屋苑停收廢膠,特意坐十分鐘車尋找最乾淨的回收箱;有人自製迷你回收機器,將廢膠升級再造成生活品;亦有人將用完的發泡膠餐具,花數十元郵票寄去回收工場。

回收業界同樣渴望回收廢膠,有營運者添置幾百萬的機器,也有的聘請員工做分類,但他們總是抱怨源頭回收量不足,最近更因為內地收緊固體廢物入口規格,令經營更困難。

市民和回收商都想做好廢膠回收,為何回收率偏偏只有一成?

Monday, November 27, 2017

2017-11-27 智慧城市

今年施政報告,政府公佈投放七億,打造智慧城市。有年輕人看準商機,希望在香港和內地推出智能販賣機,亦有人想打造智慧巴士站,但過程遇上困難重重。

一河之隔的深圳,電子移動支付已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少政府服務,亦可以用手機處理。究竟怎樣才算是智慧城市?兩年前,政府有意將九龍東成為智慧城市試點,兩年過去,有何成果?

要做到真正的智慧城市,香港現時的法例及政策是否配合?

政府對明日的科技世界,又有何藍圖?

兩年前,政府宣佈以九龍東作為智慧城市試點,成效如何?

智慧城市旨在以科技改善市民生活。

政府有意發展智慧城市,在觀塘設立的智能交通燈,又有多智能?

今年施政報告大力推廣智慧城市,創新科技在港的應用情況如何?

一河之隔的深圳,電子移動支付技術已發展得相當成熟。

Tuesday, November 21, 2017

2017-11-20 媽媽的告白

在職父母,育兒有幾困難?

本集會紀錄幾位不同媽媽面對工作和育兒的抉擇和難處,包括有媽媽放完產假、即將上班的傍惶,又有媽媽選擇全職湊仔,但又好想成為職業棟篤笑表演者,亦有重投職場的媽媽,訴說過去放棄自己理想時的無奈及痛苦。

現時的香港,在雙職支援政策方面仍是嚴重落後:嚴重不足的幼兒託管服務、相對地少的有薪育兒假期、仍未完善的家庭友善政策都是讓雙職家庭落入困境。

生小朋友,本應係一件開心的事。但香港欠缺完整的家庭友善政策,雙職媽媽疲於奔命,她們的辛酸又有幾多人能夠體會呢?







Wednesday, November 15, 2017

2017-11-13 另一片天

主流教育制度被批評為追求分數,精英主義,要贏在起跑線家長學生都承受巨大壓力。近年,越來越多家長嘗試在主流以外尋求另一條出路,讓孩子重拾學習興趣。

陳碧華發覺就讀小一的女兒陳筠貽要滿分才感開心,學校也吩咐家長要安排學生去補習。陳碧華決定替女兒轉校,接受華德福教育,讓女兒慢慢學習,不急於追求速度。

芝麻從小一就開始考第一,承受巨大壓力而常身子不適,終在小五後轉讀自然學校。轉校後,學科程度降低了,芝麻反而多了時間跟同學相處,讓他有機會接納自己的個性,舒發壓抑已久的情緒,輕省多了。

彭加恩在主流名校就讀小學,但成績一向包尾,失去自信,媽媽強迫她去補習,卻傷了母女情。去年Kari毅然休學一年,參加愛童行學園的活動,突破固有的課程框框,深入社區學習,反而啟動了她的學習動機。

另類教育的選擇越來越多,然,關鍵是父母能否放下銜接主流學校升學的包袱,反省學習的意義。

芝麻轉往非主流學校, 反而輕鬆了

彭加恩在傳統名校讀小學, 成績追得很辛苦

彭加恩入讀另類學校, 每天都有體驗式學習


陳碧華覺得安排女兒補習追趕分數, 沒有意義

另類教育為某些學生提供一條出路

陳筠貽讀非主流小學, 沒有考試

芝麻年年考第一, 未感開心

Tuesday, November 7, 2017

2017-11-06 青春的苦澀

2015年,《鏗鏘集》訪問了三位年青人,邀請他們寫一封信給兩年後的自己,對未來許下了一些期盼。2017年,攝製隊重訪他們,重讀兩年前給自己的信,三位年青人百般滋味。

兩年前副學士畢業的Nick,因為未能升讀大學,決意休學一年,推著手製的木頭車為别人寄信給將來的自己。這個「白日夢」今天還在實踐嗎?

有份衝入公民廣場的中大學生Jack,兩年前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希望爭取改革政制。今天是否仍走在前線?

歐陽廣榮兩年前剛開始創業,希望承接建制派政黨的宣傳工作。今天是否仍堅持當初的信念?

兩年後,三位年青人在追尋理想的同時多談了現實,也多了對未來的顧慮。青春依然燦爛,但增添了一絲苦澀。

2017-10-30 活在高鐵陰影下

造價高達844億的廣深港香港高鐵段預計於明年第三季通車。高鐵工程期間出現超支、延誤,以致通關安排都備受爭議。歷時七年的工程,不少社區出現地陷和水土流失等問題。通車在即,受影响居民的訴求會否得到解決?

八鄉高鐵石崗車廠一帶的農地,政府七年前徵用了為高鐵工地。工程陸續峻工,政府去年底開始還原和交還農地給當地村民。有村民去年收回農地時,發現農地舖滿沙石,根本不適合耕種,復耕無望。

牛潭尾的漁農業一向依靠地下水資源,自從高鐵於村內興建通風樓和鑽掘隧道後,相繼出現地下水流失等問題。地下水流失,首當其衝是錦鯉魚戶。在牛潭尾經營漁場二三十年的養漁戶只能靠僅餘地下水經營,他們都擔心還能撐多久?

Tuesday, October 24, 2017

2017-10-23 求安身

市民對住屋需求有增無減,置業階梯未必人人攀得上,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如何解決?

本港現時有逾27萬宗公屋申請個案,平均輪候時間為4.7年。面對愈來愈⾧的公屋輪候申請者隊伍,政府稱會以破格思維,協助和促成各項由民間主導和推行的短期措施,增加過渡性住屋供應。

其中一個「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以釋放社區內閒置單位,以共居模式租予有需要的人士。另外又構思在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增加房屋供應量。

一系列的過渡性房屋措施,是創新抑或倒退?由政府牽頭拆牆鬆綁,是否就能避免民間機構推行類似計劃時所遇到的難處?

Tuesday, October 17, 2017

2017-10-16 單車成災

單車文化興起,愈來愈多人喜歡踏着單車周圍走,甚至用來代步,上班出行,半年前香港首間共享單車公司開業,短時間內已陸續有新公司加入戰團,有來自星加坡的,亦有在網上眾籌成功的初創企業,多間共享單車進入香港市場,無疑為香港人提供更多租單車選擇,但另一方面單車泊位和管理問題,似乎亦為政府帶來了新衝擊。

在推動單車普及化的同時,怎樣才做到真正的共享,問題引來社會的爭議及關注,而在深圳和廣州的共享單車比香港發展得早,當中有什麼地方值得借鏡呢?本集將會探討單車在香港的路權問題,以及共享單車的發展前景,到底怎樣劃分公共空間才可以讓市民做到”綠色出行”的新發展趨勢呢?

Friday, October 13, 2017

2017-10-09 睇病難

鄧桂思醫療事故,醫管局調查委員會指涉事醫生為求盡快完成繁重工作而開漏藥,更形容醫護人員或養成「機械化」工作的心態。這種「機械化」心態是如何煉成?

鏗鏘集從病人的視覺,記錄一位婆婆在公立醫院的看病歴程,亦如實記錄一位醫生,一天的工作流程,從醫患兩個角度呈現公立醫院流程、工作量和醫患關係的問題。病人質疑「等就三個鐘睇就三分鐘」,無得到詳細的診症;醫生質疑自已是「工廠女工」,門診安排的病人太多,每個要趕在幾分鐘內完成,錯漏難免。

醫生工會曾經在2008年召開記者招待會,控訴看症時間不足,對醫生病人也不公平。醫管局當年成立專責小組跟進,並委託中大用兩年時間研究合理的診症時間。結果這份研究報告至今未公開,診症時間不足的問題不了了之,隨時導致一次又一次悲劇。

Thursday, October 5, 2017

2017-10-02 出租情人

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社交媒體、色情內容和情慾關係,只在點指之間。今年,相片分享平台禁止用戶使用「#ptgf」的標籤,引起全城關注。#ptgf解作Part-time Girlfriend(兼職女友),是近年用戶利用社交平台「出租自己」,提供逛街、看戲、吃飯等陪伴服務,明碼實價,部分用戶更被指向客人提供性服務,激起社會上有關道德價值觀的爭議。然而,越多人抨擊「出租情人」金錢掛帥的價值觀,卻令更多人躍躍欲試,在社交媒體開設帳戶,成為別人的出租男女朋友。

本集紀錄了出租情人的最真實的自白:有人為了新鮮好奇,有人坦言希望賺快錢,有人卻悔不當初。一買一賣,你情我願,不過這種交易背後,有沒有挑戰社會的道德底線?又隱藏了什麼價值觀?

Thursday, September 28, 2017

2017-09-25 逆權少年

佔領運動三周年,當年走在運動最前線的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等一眾學生,因為律政司覆核「反新界東北撥款案」及「公民廣場案」刑期,相繼入獄;近年多宗激烈抗爭如旺角騷動案亦陸續聆訊,一班年輕被捕者都要面對以年計的牢獄生涯。抗爭代價越來越大,一班對社會充滿不滿的年輕抗爭者,有何心態轉變?重刑是否能如法官所言,對激烈抗爭起到阻嚇作用?

Thursday, September 21, 2017

2017-09-18 走過凡間的天使

生命之初,是由小小的細胞結合。經歷九個月,胎兒就會變成生命。但是,不是每個胎兒都可以平安健康誕生。對於一些未能出世的胎兒,父母都好希望跟他們作最後的道別。

但現行公立醫院一般將未夠六個月大的流產胎以醫療廢物處理。流產的胎兒,背負著父母的愛與痛,同冰冷的醫療廢物,是不是應該有區別呢?



Monday, September 11, 2017

2017-09-11 長期短租

中環摩天輪的新舊營辦商交接風波,令短期租約這種租地方式,再次引起市民關注。

短期租約的租用年期,究竟是長是短?

一般市民以為三至五年就完結的短租租約,原來可以延續長達數十年。而且近九成短租租約,無需經過公開招標,直接批租。

鏗鏘集調查多塊透過本港短租用地,發現有私人花園,十多年來一直獲續租。也有短租用地四十年來直接批租予私人會所,市民同樣無從得知租金、條款詳情。

這些珍貴的土地資源,是否用得其所?

短租租約用地原來可以十多年不停續租。

目前本港有九成短期租約無需公開招標,租金、條款公眾無從得知。

想向政府申請租地,是易是難?

全港近三成短租用地,被租作私人花園。

市民欲查閱有關短期租約的資料,有何方法?

Monday, September 4, 2017

2017-09-04 同性婚姻

本港一名入境處主任就政府拒絕承認,他和在新西蘭結婚的同性伴侶,享有公務員福利及稅務優惠的地位,申請司法覆核,今年四月法院作出標誌性裁決,認為申請人與伴侶,可享有與夫妻相同的公務員福利,但在報稅方面,基於本港稅務條例訂明,是在一夫一妻的情況下,才可合併報稅,所以申請人不能享有相關優惠。申請人及律政司都已就裁決,提出上訴。

同性婚姻議題近來在台灣亦掀起爭議,司法院大法官在五月釋憲,認為現行法例未有保障同性婚姻違反憲法,要求當局兩年內完成修法或立法程序,令同性戀者可以登記註冊結婚,享有與一夫一妻婚姻的相同地位,台灣可望成為亞洲首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地區,但今次決定亦在台灣社會引起巨大迴響,支持和反對同性婚姻的團體,繼續堅持各自的主張。

香港和台灣法院的裁決,反映著兩地民眾對同性婚姻看法的差異。只是一水之隔,雙邊交流一向頻繁,相互潛而默化。本港有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人士形容,台灣的影響已經如浪潮般湧過來,但同性戀者就對「無婚」的現狀,感到無奈。




Monday, August 28, 2017

2017-08-28 安全為上

舊式工廈隱患一直困擾本港,自去年九龍灣迷你倉一場大火,更驅使政府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針對迷你倉行業收緊安全指引,以加強防火措施。然而,一年過後,業內大部分經營者依然無法達標,甚至在無所適從下,已有近一百間迷你倉結業。

在迷你倉倒閉潮下,首當其衝莫過於一大群租戶,在短時間內收到迷你倉關閉通知,在急忙四出找尋新倉,同時又要承受新倉在未符合規格下,隨時面臨搬完再搬的苦況。但有經歷火災的租戶無奈坦言,香港居住環境狹窄,就算擔心都要繼續租倉。

在安全的大前提下,到底政府對迷你倉訂立的一刀切新指引,對業界造成多大衝擊,同時又如何作出應對措施?在強化規管與善用工廈之間,迷你倉還有沒有生存空間呢?





Saturday, August 26, 2017

2017-08-21 最緊要好玩

提起兒童遊樂場,閉起雙眼你最掛念甚麼?瀡滑梯、盪鞦韆、抑或氹氹轉?眼見近年翻新後的遊樂設施又矮又膠,一些五花八門的設施,好像馬騮架及迷宮陣,很多已不復見。當一切以安全為先為目標,最緊要好玩已成過去。

遊樂環境顧問袁漢昌走遍各區遊樂場,發現不少公共遊樂場都是「執藥咁執」,設施都是來自少數供應商重重複複的組件,一些可以供一班小朋友一起玩的氹氹轉及迷宮陣,已變成稀有品種。

遊樂場沉悶,父母又有甚麼對策?有家長不惜「捐窿捐罅」,走遍香港及日本大小遊樂場,希望為小朋友帶來快樂童年。更有家庭說與其懷緬過去,不如自製快樂。決定為子女打造一個土炮遊樂場。

說到底,小朋友才是遊樂場的真正玩家,但設計遊樂場時,大朋友們又有沒有聽過他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