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7, 2013

2013-11-24 誰知盤中飧

我們仰賴食物維生,近年食品安全事故頻現,令人關注。香港進口九成以上食品,難以掌握食品的製造過程,我們亦習慣了,加工食品的種種人造色香味。但若然我們認真審視,食物由種植或畜牧,加工製作,到銷售當中過程都可能有不同風險,其中包含了不但對健康的影響、更可能是對一個地方農業的興衰、對環境做成的損害。

台灣近年亦受食品安全問題困擾,民間團體集結力量,希望透過資訊推廣,由消費一方推動本土生產加工,讓民眾對食品有更大的掌控,有更安全的食品。


Monday, November 18, 2013

2013-11-17 中西醫齊下

中醫藥在香港的地位愈來愈受重視,雖然香港醫療體系依然以西醫為主導,不過,亦有不少西醫希望借助中醫藥的傳統療法,造福病人。

港大醫學院經過多年的研究,參考中醫傳統用砒霜治病的方法,研製出以口服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可見中西醫學各有所長,若能結合兩者優點進行治療,無疑為不少病患者帶來新希望,本集其中一位腫瘤科西醫,努力研習中醫、最後更同時註冊成為中醫,嘗試為病者提供將中西醫結合治療。

防癌會自去年九月起成立首間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為癌症病人提供中西醫會診服務,至今服務超過百名病人;而醫管局亦與學術機構和慈善團體成立三方協作的中醫中心,增加病人對中、西醫的選擇,本集將透過癌症及中風病者的親身經歷,探討中西醫結合的現況,病者的感受以及醫生的見解。



Monday, November 11, 2013

2013-11-10 重建輓歌

觀塘重建是市區重建的最大項目,影響過千個業權與五千人;收樓已進入最後階段。

是次重建涉及較大面積的官地僭建物,部份商戶質疑市建局及政府部門的安置影響生計。在仁信里售賣賽鴿三十多年的檔主,雖獲安排遷往雀鳥花園營業,卻不獲發牌賣鴿,全港僅存的賽鴿檔恐就此消失。住宅方面,尚有兩個住戶拒絕接受市建局的賠償方案,她們批評市建區的賠償金額不足以購買同區七年樓齡的單位,有違重建賠償的承諾。

商戶與住戶的控訴突顯了市建區的尷尬角色,既標榜改善舊區生活環境,卻又常被批評「拆舊樓,起豪宅,賺到盡」。市建局如何平衡發展商與回饋社區的角色呢?

觀塘重建是最大規模的市區重建項目

全港唯一的賽鴿店已經因重建消失了

租書店早在1966年已在裕民坊經營了

謝慧蓮批評市建局的賠償額不足以在同區買入七年樓

市建局被批評



重建街坊因為不願接受賠償方案,拒絕搬遷而被控

重建區一片死城

Tuesday, November 5, 2013

2013-11-03 古洞不息

政府計劃發展新界東北,影響所及,除了區內五千名居民的生活之外,還有經營近半個世紀的傳統工業,同樣面對遷拆威脅。無論是僱主抑或僱員都感到前路茫茫,各人對自己的未來也是毫無頭緒。

創立超過60年的悅和醬園,本來廠房和門市是設於荃灣,但1973年,財團收購廠房發展,悅和搬到古洞,繼續生產酒和醋,至今已四十年。香港人經常購買的添丁甜醋,就是由米醋調較出來,悅和的醋主要供給各大食肆,及其它調味品公司。

悅和的師傅幾乎都是年過五十歲,全廠有六十名工人。其中大約十人多年來都住在廠房宿舍,依照上一輩的傳統,每天包兩餐,十點午飯,五點晚飯,包食、包住、甚至包剪髮。

鎅木是香港日漸式微的傳統行業,至今全港只剩下一、兩間。鎅木要靠苦力,賺錢不多,已無人願意入行。志記是權哥和強哥爸爸在柴灣創立的,當年政府要收地興建柴灣地鐵站,志記唯有另覓地點,他們花了幾年才找到古洞這個適合的地點,把廠房搬遷到新界東北。



2013-10-27 等待星光燦爛

香港人,有多久沒有見過繁星點點的夜空呢?

香港大學今年發表的研究顯示,香港不同地區的夜空比國際夜空光度標準超標100-1200倍,是全球光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過分璀璨的人造燈光不但污染夜空,也帶來光滋擾及能源損耗等問題。過去幾年,投訴個案數字上升至二百多宗,但負責部門無法可依。

特區政府早在08年承諾研究立法處理戶外燈光問題,但立法步伐一拖再拖。2011年成立的戶外燈光專責小組遲遲未能就改善辦法達成共識,直至今年8月才就如何規管戶外燈光展開公眾參與活動,諮詢應否立法限制熄燈時間。要立法規管光污染,仍是長路漫漫。






2013-10-20 不只一個夢

行政會議決定只發兩個新免費電視牌照,並否決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牌照申請,引起社會反彈,亦引發連串爭議。「香港電視」近四年來投入十億多元,並以積極進取的態度招兵買馬,電視夢碎,對電視行業有甚麼衝擊呢?政府至今沒明確交代「香港電視」被否決申請的原因,各界批評政府欠公眾一個交代。

資料更正:節目中提及佳藝電視倒閉年份應為1978年。




2013-10-13 變裂

近月來,因為老師與警方衝突的一條網上片段,演變出一幕幕社會 撕裂事件,由警務人員罕有地參與撐警集會,到特首三次落區,都 有發生前所未有的群眾衝突,市民質疑警方執法的公正性, 監警會亦提出警告,稱警民關係已到危險時刻。 究竟警民關係為何走到這一步?警民衝突引起的撕裂,會進一步 分化社會,矛盾加劇,市民擔心社會要付出沉重代價。 【鏗鏘集】試從資深攝影記者的照片、示威者參與的行動,民間記者的 紀錄追尋根源。





2013-10-06 驪歌再唱

保安局最新統計數字,港人移民數字回升,今年上半年已有近四千人,較去年同期上升近一成。「移民」一詞彷彿是九七回歸前後的熱門話題,直至近年,香港人又將移民一詞掛在口邊。

「為了下一代,當年爸爸媽媽帶我們移民加拿大,今天我身為父母,亦決定帶兒子移民。」任職銀行的夫婦,事業基礎穩固,因不滿教育制度,決定回流加拿大。

「賭上人生所有東西來台灣重新生活,並不代表我勇敢,反而是無奈,回香港生活可以怎樣?」年輕一輩,不適應香港的發展模式,為了將來,大半年前移居台灣,到他鄉闖一闖。

「香港前景黯淡,變得越來越陌生」有去年參與反國教運動的專業人士,眼見近半年的政治亂局,也正醞釀移民。

離開土生土長的地方,連根拔起,重新開始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各有原因,唯一共通點是他們都認為香港這個家,不再宜居。


York因不滿香港的教育制度,移民加拿大。

霍偉明去年參與反國教運動,關心社會事務,但近半年接二連三發生的社會衝突和警民對立事件,令他萌生移民的念頭。

阿古兩姐弟半年前移民台灣,在發展步伐較慢的台南定居。

Jacky認為香港偏重金融地產發展,計劃兩年後移居台灣,開展新生活。

2013-09-29 今年國慶沒煙花

去年國慶日發生的撞船事故,造成三十九人喪生,是香港四十年來最嚴重的海難。政府其後委任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意外經過及原因,亦揭露主責海上安全的海事處驗船馬虎。報告中批評海事處監管失職,但官員事後連道歉也被批評欠缺誠意,令家屬憤怒和難以釋懷。遇難者家屬這一年約見不同政府部門,但面對的卻是官腔的回應,令家屬沉默一年後,決定公開露面,要求政府向他們交代。


2013-08-05 誰來愛我們

六月初,大嶼山八牛慘被撞死再次引起社會關注香港的社區動物。

牛曾經是香港農夫的最好拍檔,但隨著農業息微,黃牛和水牛在社區裡流散生活,當中五分一分佈在大嶼山。人、牛共處,不時發生人牛爭路及衞生問題。有見及此,愛護動物組織積極覓地建開放式牛棚,減少牛隻滋擾;然,要平衡地區各方的利益,仍是荊棘滿途。

針對虐待動物的案件與日俱增,民間在爭取成立動物警察不遂後,組成十八區動物保護專員,自力調查懷疑虐畜個案。動保專員慨嘆因為沒有執法權,影響調查進度,更批評政府欠缺處理動物的政策,忽視動物權益。

七成流浪貓狗被人道毁滅


梅窩十七牛之一: 九哥

何詩敏成立"梅窩牛牛之家", 爭取牛牛權益

林老太當年用牛耕田

牛對農耕貢獻良多

梅窩十七牛

民間爭取成立動物警察大聯盟

麥志豪見證不少虐畜個案

與村長商討設牛棚

2013-07-29 雌雄莫辨

香港可以進行合法的變性手術,但法例上卻沒有賦予他們相應的法律地位。變性人W小姐爭取結婚權,在終審法院獲得勝訴,令政府未來一年要修改法例,當中要面對什麼問題?「身份認同障礙」人士完成局部變性手術,他/她們的身份是什麼呢?第三性別在香港的接納空間又如何?本集透過講述變性人選擇做手術的心路歷程,及當中面對的家庭、社會壓力,探討他/她們在現時社會環境下面對的問題。

2013-07-22 畫外的聲音

香港至今累積有二十萬名雙非兒童,雙非家庭引發的中港矛盾,由床位、學位,甚至伸延至奶粉。特首梁振英年初宣佈雙非零配額,似乎暫時將問題紓緩,但這些雙非家庭在香港的生活究竟如何?

近年,內地論壇有雙非家長討論能否放棄香港居留權,寧可返回內地生活。一位天津媽媽三年前在香港生第一胎,一直響往香港生活的她,去年底毅然決定返回天津生活,為的是什麼?有人離開,但仍有人留下。有雙非媽媽持雙程證來港陪讀,郤發現在香港的生活並不容易,雙非這個身份讓他們感覺兩邊不是人。

雙非家庭引發中港矛盾越演越烈。

小南三年前由天津南下香港生第一胎,為的是希望女兒能在香港長大。

阿芳(化名)為逃避一孩政策,七年前來港誔下女兒。

阿燕(化名)持雙程證來港照顧一對孖仔。

阿東是第一代雙非港童,今年十八歲,他希望香港人對他們多一份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