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9, 2015

2015-01-26 人人做業主?

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重申房屋政策是重中之中。特區政府除了承諾未來十年建屋量達48萬個單位,又重提公屋租置計劃,強調房屋供不應求的情況已接近尾聲。

同樣是八十後,有人蝸居於劏房,有人卻手持九個物業。年青人面對瘋狂的樓市,他們對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有何期望?至於八萬個劏房戶和正輪候上公屋的基層家庭仍然面對捱貴租的困境,施政報告卻對租務管制隻字不提。香港的房屋政策究竟是要人人有屋住,還是要人人做業主?

新居屋破紀錄接獲13萬份申請表,超額認購59倍‧

施政報告建議將整棟公屋出售給綠表人士‧


長策會最新統計全港共86400個劏房單位,並重申不會重推租務管制‧

黎健基表示收入追不上樓市,目前只好蝸居劏房‧

黎健基居住的劏房僅僅一百呎。

吳龍飛手持九個物業,認為置業始終最保值。

Monday, January 19, 2015

2015-01-19 維修...圍收?

大廈維修工程,往往涉及許多專業知識與及可觀的費用,業主之間就大型維修工程而引起的糾紛亦有上升的趨勢,甚至是樓宇維修工程的懷疑「圍標」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民政事務署在去年十一月展開「《建築物管理條例》檢討」的公眾諮詢,為期十二星期至今年二月二日止,希望鼓勵業主詳細討論和廣泛參與進行大型工程的決定,諮詢文件提出了兩個方案,包括把法團會議的法定人數,佔業主總人數的百分比,由百分之十提高至例如百分之二十,或把通過決議所需的投票份數,佔會議投票份數的百分比,由一半提高至例如四分三,小業主以至香港測量師學會對不同方案有何意見呢? 小業主在面對大型維修工程又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呢?




Tuesday, January 13, 2015

2015-01-12 通識中的政治

香港近年發生連串社會運動,無論是發起人或參與者,年紀越來越小,有社會人士歸咎於通識科,令學生變得激進。

通識教育是當年教育改革的重頭戲,施行六年,當年的宗旨是否達到?學通識的一代,視野和思考方法與上一代有何不同?

在後佔領年代,敎育公民意識和啟導學生關心社會的通識科,將會面對什麼挑戰?

Wednesday, January 7, 2015

2015-01-05 飲水思源

踏入2015年,香港購買東江水已進入五十年週年,半個世紀以來,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本港耗水量接近十億立方米,在過去三十年,沒有增加供水設施底下,香港供水超過七成倚賴東江水。

研究水資源的專家學者指出,香港長期倚賴單一水源,不單會降低對購買東江水的議價能力,還會構成缺水危機。

目前,同樣倚賴東江水還有五個城市,包括河源、惠州、東莞、廣州、深圳;這些城市近年急促發展,城市化令耗水量增加。與此同時,全球暖化,極端天氣影響東江流量,過去十年,平均流量減少超過百分之二十。

2008年,廣東省已確立了東江可供分配的最大取水量,對包括香港六個城市,定立了分水協議,香港最終有11億立方米,根據水務署評估, 2030年本港食水需求量就達到11億立方米!港府隨即在當年制定了全面水資源策略及規劃。

至今六年,政府強調策略上要符合經濟上的成本效益,實行「先節後增」,首先節約用水,然後才增加供水設施。香港是全球前三名耗水量最大城市,但水費偏低,平均每戶47元水費,而且19年來從未調整水費,如何說服市民節約用水?究竟政府是否積極增加本地水源,從雨水收集,再造水及海水化淡,從政策顯示,各方面發展緩慢,力度不足,究竟港府有多重視水資源,對減低東江的倚賴有何目標?多年來的措施有何效益?如何面對週邊城市的競爭,應付未來缺水的挑戰?負起珍惜全球稀缺水資源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