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7, 2017

2017-03-27 選委的抉擇

特首選舉結束,林鄭月娥以777票當選新一屆行政長官。1194名選委為七百萬港人選出新一任行政長官,本集追訪兩位分別來自建制和泛民的選委。如何投下手上的一票,他們各有考量。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因無法取得足夠提名票,不能「入閘」參選。一直支持黨友出選的田北辰直言替葉劉淑儀不值,當大部份建制派選委一面倒提名和表態會投票支持林鄭月娥,田北辰會否跟隨大隊?

第一次有份選特首的黃任匡醫生,在選委選舉打著「換人換制度」的旗幟,成功當選。他與部份泛民選委提出「民主政綱先決計劃」,率先將自己手上的提名票給予胡國興。投票日將至,泛民選委陸續表態會將投票給民望和勝算較高的曾俊華,黃任匡最終會如何投下這一票?





Monday, March 20, 2017

2017-03-20 無票者的聲音

香港人自從回歸以來,由盼望2007年有機會選特首,到2012年仍是落空。直到今年,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大部份香港人仍然與特首選票無緣。

不過今次選舉,中央表明對下屆特首標準之一,需要得到「港人擁護」。而三名行政長官候選人,亦刻意打造一場民意戰,以落區、出席選舉論壇、網絡短片等不同方式爭取市民支持。

沒有手上一票的普羅大眾,如何表達自己的意向?

市民的聲音,在這場選舉中,有何份量呢?




Monday, March 13, 2017

2017-03-13 垃圾何價

環境局計劃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具體立法建議,以用者自付,按量收費,審議垃圾徵費。徵費實施後,預計家居垃圾,平均每戶每日需付費約一至兩元。市民對建議是否支持?以多棄多付為原則,又是否公平?

過去10多年,環境局推行最少三次垃圾徵費試點計劃,又推出新垃圾桶,但垃圾徵費都只是「只聞樓梯響」。

政府早前公布「資源循環十年藍圖」,希望2022年,可以減少四成都市固體廢物目標。而垃圾徵費,就是其中減廢的關鍵。但這個減廢目標,在近年人均垃圾棄置量創10年新高的情況下,有沒有可能達到?垃圾徵費,我們準備好未?

香港堆填區預計2020年爆滿,垃圾徵費是不是可以減少垃圾?

有社區團體向環保署申請資助,推行垃圾徵費試驗計劃。

劉偉德是食環署工會秘書,他擔心垃圾徵費後加重前線員工的工作

日青一直關注環保議題,提倡垃圾站改裝成資源回收中心。

為預備垃圾徵費,避免市民濫用公共垃圾桶處理家居垃圾,政府去年推出「細口」垃圾桶。

公閞大學應用科學及環境學系進行了實驗,測試垃圾量及「細口」垃圾桶的關係。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一直關注香港垃圾桶佈局。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路成立了垃圾徵費小組,了解社區的回收設施。

Sunday, March 12, 2017

2017-03-06 一線之差

房委會去年底通過修訂公屋富戶政策,由過往雙軌制轉為單軌制,住戶收入與資產只要其中一項超過限額,就要搬走。而擁有物業者,不論其物業價值及大細,一樣「無得留底」。

新政策於今年十月實施,三名公屋住戶,在新修訂的界線下被界定為富戶,他們究竟有多「富」?面對新政策,他們有何對策?

究竟實施新富戶政策,是否真的有助縮短公屋輪候時間?這群「新公屋富戶」是真富人,抑或只是升斗市民?

房委會去年底通過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引起社會爭議

新公屋富戶政策,是否有助加快公屋輪候時間?

有公屋住戶希望流轉到居屋置業,卻苦無機會。

公屋、居屋、私樓這條置業階梯,是否仍然存在?

被界定為公屋富戶的居民,究竟有多富?

Thursday, March 2, 2017

2017-02-27 STEM:科學, 科技, 工程, 數學

教育局於去年向每間小學撥款十萬元,推行STEM 教育,即是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培訓學生的邏輯思維及解難能力。有學校專開設了STEM 一科,而大部份學校則融入常識及電腦科,透過手作活動讓學生掌握相關能力。然而,前線老師對如何評估STEM 教育感到疑惑。

個別中、小學生早已對科研有興趣,並參與國際賽事,希望成為「星之子」。然而,在擇星的路上,往往忽略了ART的培訓,溝通及表達能力有待改進。

STEM:科學, 科技, 工程, 數學

陸奕希, 盤嘉信和潘海瑤一起發明

不少學校買機械人, 教學生編寫程式

STEM 是激發學生創意思維,解決生活問題

吳嘉淳老師把STEM 元素滲入常識科

何啟睿研發了太陽能電池, 有機會問鼎

陶婉雯老師引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

STEM 令學生從動手過程中, 培訓解難的思維

在小學推行科普有助引起學生的興趣

STEM 是新興的教學方法, 沒有指定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