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4, 2018

2018-09-24 全民「山竹」記

上星期天文台預告超強「山竹」周末襲港,各家各戶窗口貼滿防風皺紋膠紙,超市貨架被清空,全城進入「戒備」狀態。到周日下午颱風正式殺到,交通近乎陷入癱瘓。好多打工仔翌日為了上班,面對塌樹阻路,也要「攀山越嶺」,成為國際笑話。

究竟香港人如何應對這個「超級颱風」?

鏗鏘集邀請「全民自拍」,紀錄自己的「山竹」日記。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18

2018-09-17 「大媽」的後殺街生活

運作了十八年的行人專用區上月起結束,在專用區演唱的中年婦女,都被網友稱呼為「大媽」。她們各有各故事。有由新移民組成的歌舞團,透過唱歌維生,找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有人勞碌半生,決定在中年追尋夢想,尋找屬於自己的舞台。

殺街過後,她們各自有什麼樣的經歷?

喻米英自零二年起,在屯門公園唱歌。

旺角行人專用區結束後,表演者Lisa何去何從?

內地公園不時有「大媽」、「大叔」聚集唱歌,這種文化來到香港後又如何?

喻米英的歌舞團在大會堂場地演出,同樣收到不少打賞。

2018-09-10 觸不到的紅線

特區政府引用《社團條例》,考慮禁止主張香港獨立的「香港民族黨」運作。香港獨立-特區和中央政府一再重申是違憲違法,是不能超越的紅線。香港社會還有討論港獨的空間嗎?

有中大文學學生於今年初在校內成立「香港獨立研究學會」,提供平台讓中大學生討論和研究香港獨立,校方表示高度關注,並重申中文大學反對港獨。新聞工作者憂慮紅線越畫越多,今天的紅線是港獨,明天可能是「結束一黨專政」,擔心言論自由空間被收窄。

討論香港獨立會否成為禁忌?言論自由和國家安全之間該如何平衡?

Tuesday, September 4, 2018

2018-09-03 大小白象?

一條十七億多的元朗天橋和一億多元的灣仔社區重點工程同樣引起社會爭議,究竟為何?

政府提出以近十八億直接在明渠上興建行人天橋,連接朗屏站至教育路,疏導人潮擠逼的交通問題,獲得部分元朗居民拍手歡呼。然而,也有一些反對聲音批評造價太貴,且要斬樹。而專業學會也質疑建橋需要,反該先從擴闊現有行人通道的方向著手,以免破壞現有的明渠自然環境。

政府在2013年向每區撥出一億元作為地區重點工程的資金,而灣仔區計劃把現有的摩頓臺排球場改建為活動中心,提供展覽及表演場地。灣仔區內的社團代表期待活動中心早日落成,而排球使用者則擔心從此失去兩個排球場,影響體育發展;更甚是以1.33億高價建造迷你社區會堂,並非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