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8, 2015

2015-12-27 螢之光(上)

為了追尋夢想,你願意花多少的青春和時間?

九年前,自畢業後一直從事生態保育工作的Mark 麥肇峰對前景感到迷茫,一次流浪到日本北九州市被當地漫天螢火蟲飛舞的情景震撼,又被當地居民致力保育螢火蟲的決心感動,Mark 自此全情投入保育螢火蟲的工作。

Mark 形容自己是香港的螢火蟲普查員,經常深入叢林探險追蹤螢火蟲,記錄牠們的生態變化。他慨嘆香港的螢火蟲正面臨棲息地被破壞、品種滅絕的危機。







Tuesday, December 22, 2015

2015-12-20 命懸一念

今年十月,19歲少女勞美蘭因患上肺血壓高,未能及時換肺而病逝,事件引起公眾再次關注香港器官捐贈問題。一個月後,確診「威爾遜症」的邱鷺文一度因肝昏迷和肝衰竭徘徊死亡邊緣,醫生團隊表示,換肝是唯一出路。

今年四月,衛生署進行了焦點小組研究,發現市民不願意死後捐贈的原因,主要是保留全屍的傳統觀念,以及擔心家人反對,而不願意的市民,由2011年的8.8%不願意,上升至2013年的17.5%。醫管局數字顯示,過去三年遺體器官捐贈用作移植的宗數持續下降。

其實早在八、九十年代,立法局議員已經就這問題提出不同質詢和意見。廿多年過去,器官捐贈率仍然偏低,輪候器官的隊每日仍然有超過2000人。究竟問題出在哪?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另一個勞美蘭出現?






Sunday, December 13, 2015

2015-12-13 老障無依

醫療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得以延長,智障人士以往的平均壽命一般為20至30歲,大量研究報告顯示智障人士目前的平均壽命已可達至50至60歲。

有研究更指出智障人士身體機能退化比正常人來得快和嚴重,約三四十歲便出現「早發性老化」,一個四十歲的智障人士,身體機能有如六、七十歲的正常長者。

未來五至十年,香港會有更多智障人士步入衰老年紀,究竟現時政府提供的相關服務能否回應未來需要?老齡化為智障人士及服務機構帶來新的挑戰與問題。如何按照現行的安老政策去照顧他們呢?在庇護工場工作的高齡智障人士何時才可以退休呢?





Wednesday, December 9, 2015

2015-12-06 無言的樹

般咸道四顆大榕樹無辜被斬,引起不少市民的議論、無奈和憤怒;坪洲幾十年朴樹去留的近日爭議,在區內亦引起關注。

城市綠化,樹木是社區重要資源,近年塌樹事件頻生,五年前政府成立樹木辦統籌管理,定出指引,由各部門管理轄下樹木,但如何執行,權力落在不同部門,有學者專家批評現行的政策只參照外國經驗,做風險評估,沒有顧及香港實況;前線城市綠化,資歷只靠通過一個二百條選擇題之考試;實際管理工作更是層層外判,價低者得,缺乏監管,為求零風險,令不少樹木枉死。

香港管理樹木制度缺乏透明度,樹木是社區一部分,市民基於對樹的感情,自發保育樹木,編寫區內樹木地圖,給樹寫信,民間對樹的訴求和官員的官僚,形成強烈對比,究竟香港的樹木和人如何能真的共融?

Monday, November 30, 2015

2015-11-29 讓未來看得見

區議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建制和泛民的政治版圖沒有大變化,但多名老將落選,新人湧現,還有一批傘後組織的成員參選,當中更有人突圍。這些新人在參選路上有甚麼反思?這次選舉亦反映香港政壇的新舊交替,新生代又是否準備好呢?





Monday, November 23, 2015

2015-11-22 尋找區議會的……

今年區議會選舉,是佔領運動和政改方案遭否決後的首場全港性選舉。區議會一直由建制派議員壟斷,一般市民認為區議員只是派「蛇齋餅粽」、舉辦廉價旅行團,頂多也是關注交通路線、環境衛生的街坊里長。雨傘運動後湧現大量傘後團體,不少傘兵希望透過空降地區深耕細作,推動社區民主化,也喚起年輕人重新認識區議會的興趣。他們在尋找區議會角色和職能的過程中,越認識深入,卻越感覺氣餒和無力感。

Thursday, November 19, 2015

2015-11-15 一網食盡

隨著互聯網越來越普遍,再配合送遞服務的方便快捷,世界各地的美食,好像日本的松葉蟹、法國的生蠔以至泰國的刺生蝦,現時消費者均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購買來享用,不過,對於一些高風險的食品,網購又是否合適呢?

最近,台灣洪瑞珍三明治疑似引致本港近百人食物中毒,事件喚醒政府和市民關注,到底現時網購食品的監管如何,特別是保質期較短的新鮮食品?在網購食品的新潮流下,經營網上購物平台的公司,又如何確保消費者食得安心又放心呢?





Monday, November 9, 2015

2015-11-08 玩轉童年

什麼是玩?香港小孩不乏玩具,但怎樣才玩得開心?

完整的玩具玩法有限,小朋友最愛的反而是散件的玩具,例如紙皮,廁紙筒等等,可以發揮他們無限創意。有家長上堂學怎麼跟小朋友自由地玩。

在報讀興趣班趕做功課的主流壓力下,有家長沒讓孩子上幼稚園,只讓孩子自由地玩,在遊戲中成長,拒絕在起跑線的規則中沉淪。也有教育學者研究顯示,遊戲反而有利小朋友培養處理逆境的情緒,社交技巧更高。

小孩子最愛玩玩具

骯髒貓遊戲任小孩子自由亂玩

Kuen 的孖生仔女很愛玩紙皮

紙皮可變化萬千

自由自主地玩是小孩成長的要素

邱晴一沒上幼稚園, 在遊戲中成長

鄭佩華副教授建議小孩自主地玩, 培養處理逆境的能力

大人設計的遊戲過於複雜

小朋友最喜歡玩!

Sunday, November 1, 2015

2015-11-01 活化代價

政府2010年推出活化工廈計劃,大業主可以申請翻新十五年樓齡以上的工廈,變成商業用途,呎租很可能從本來的七元上升至接近三十元。有測量師批評,活化政策只是優待大業主,原因是沒有活化政策之前,大業主一樣可以申請補地價改成商業用途,活化政策後,可以免補地價,免費改用途,大業主隨時省下以十億計的補地價費用。近年工廈中出現各式各樣的並非工業用途,室內足球場,咖啡室,兒童遊戲室,要合法經營,就要補地價,以一間不到八百呎左右的皮革教室為例,永久補地價的費用接近四十六萬,有業內人士建議,政府如果真正希望活化工廠大廈的使用,與其只是優待大業主,可以考慮豁免小型工作室的補地價費用,鼓勵年輕人創業。九龍東的工廠都己經被新型的商業大廈取代,未來幾年估計還要拆卸超過三百幢舊式工廈,工廈裡的人





Monday, October 26, 2015

2015-10-25 大逃亡(下)求存

歐洲,難民們心中的理想國度,一片自由之地。德國、丹麥、瑞典等等的西歐國家,成為絕大部分的難民逃亡之旅的終點站,不過要由踏入歐洲大門北上,途經東歐國家遇到困難重重。有國家加派防暴警察,有的加築圍牆,目的只為難民不要逗留境內,省減因難民而來的一切經濟或社會負擔。

面對部分歐盟國家冷待難民,「阿拉伯之春」其中一位發起人MONIS決定以鏡頭紀錄亡命之旅,再在互聯網上發起行動,喚起各國提供合法渠道讓戰爭難民得到庇護,杜絕冒死的非法偷渡潮。成功申請德國柏林難民庇護的MONIS,不過在申請過程當中,收到不少敘利亞難民逃難變送命的噩耗,慨嘆發動戰亂的歐盟各國或美國仍置身事外,有違西方一直推崇備至的人道主義。

一幅三歲孩童臥屍沙灘的照片,被形容為改變世界對難民的態度,拍下照片的土耳其記者則慨嘆過去一年她每天目擊逃難喪命的人,各國態度逆轉來得太晚。德國隨即表示將會收容八十萬難民,成為歐盟最大的收容大國,贏得不少掌聲,然而數天後德國警方宣布不勝負荷,要實施邊境管制,令成千上萬的難民滯留東歐各國邊境。

香港電台《鏗鏘集》攝製隊到達克羅地亞邊境,見證敘利亞難民慘變人球,千辛萬苦逃亡到德國。然而抵達德國柏林後,難民們期盼申請庇護後展開新生活,卻時刻思念戰亂的家園。戰火一停便踏上歸途,是眾多難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