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0, 2019

2019-01-28 中梵協議二: 合一的希望?

中梵關係糾纏了近七十年,兩國去年九月達成歷史性的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中方更首次承認教宗為天主教最高領導人。

但這個歷史上的突破,雙方並沒有公佈協議的細節內容,不少教友及神父擔心,聖座跟中國簽下的,將會是一條不平等「協議」。

教宗多次強調,協議使地上及地下教會團結合一,但為何中國地下教會教友,覺得被教廷出賣?梵蒂岡的神父,又有幾了解中國地下教會情況?







Monday, January 21, 2019

2019-01-21 中梵協議一: 背十字架的信徒

中梵斷交近七十年之際,兩國去年達成歷史性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中方更首次承認教宗為天主教最高領導人。

但這個歷史上的突破,雙方並無公佈主教任命內容,不少教友及神父擔心,聖座跟中國簽下的,將會是一條不平等協議。

現時,中國天主教徒總人數估計超過一千萬,忠於梵蒂岡的地下教會教友人數,比受官方控制的地上教會人數多。地下教會視梵蒂岡為權力中央,拒絕聽從中共控制的中共天主教愛國會,這班地下教會的教徒,面對甚麼打壓?

教宗強調,希望協議能使中國地上及地下教會團結合一。那麼,協議簽訂後,對中國的天主教教會,是福是禍?

鏗鏘集,一連兩集,帶大家去中國同梵帝崗,看看中國天主教教會如何走過這七十年的苦難之路。















Sunday, January 20, 2019

2019-01-14 選村長

2019年新開始,有兩個重要選舉,今年底有區議會選舉,而打頭陣是1月的鄉郊代表選舉。

2000年12月,終審法院裁定石湖塘、布袋澳村長選舉制度有違《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和《性別歧視條例》,確立女性和非原居民均可參與村代表選舉,自此2003年開始,村代表選舉正式實行雙村長制。但非原居民是否能順利參與村務?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以非原居民身份,有意參選元崗新村村代表選舉,但被DQ。曾跟他一同宣布參選的何潔儀,以非原居身分參選,發現困難重重。由爭取提名到在村內宣傳,都遇到不少阻力。

原本朱凱廸欲挑戰的元崗新村村長楊金粦,順利再次自動當選。楊金粦認為,即使朱凱廸參選,也未必有原居民的人脈去處理村務。

改寫雙村長制歷史的布袋澳村,成功爭取到非原居民參選。不過,非原居民布水每屆也面對原居民挑戰這個村長之位。今屆有年青的原居民又挑戰佢,選舉結果如何?

四年一度的村代表選舉,由逾700條村,選出1400多個議席,原居民及非原居民大約各佔一半。別小覷村長的影響力,當中27人透過鄉事委員會主席,晉身區議會當然議員,更有機會成為選特首的1200個選委會成員。不過,很多村民也不知道要另外向民政事務處登記做選民,追查下發現,有些村有逾30幢村屋,但登記選民竟不足10人。

家庭主婦何潔儀參加西貢北港村村代表選舉。作為非原居民,她估計贏面甚低,但冀透過選舉過程,宣傳鄉村環保工作,召集同路人。

鄉郊代表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原居民可以參加原居民村長選舉,只要在村內住港六年,也有資格競逐非原居民村長。

張錦泉(左)是布袋澳原居民村長,今屆再次參選之餘,他的兒子張建城也出選非原居民村長。張建城指身為原居民,同樣會照顧非原居民權益。

梁浩深歷任五屆元朗八鄉元崗村村長,每次都是自動當選。他認為自動當選代表該村團結,沒有太大競爭。

2000年,布袋澳村非原居民提出司法覆核勝訴,開啟雙村長制。八十五歲的布水,是布袋澳第一個非原居民村長,今屆亦有參選。他認為非原居民做村長,才能制衡到原居民村長。

元朗八鄉元崗村及元崗新村,上個月中,舉行八年一度的太平清醮。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多個鄉事委員會主席都親自祝賀。中聯辦、警方、民政事務處都有代表出席。

Monday, January 7, 2019

2019-01-07 殤橋

港珠澳大橋留下九死五百幾傷的工業意外。《鏗鏘集》一年多前報導過,有工人死了幾年但未能領取死亡證,一年多後的今天,有何進展?死因清楚了嗎?真相大白了嗎?《鏗鏘集》之前提出質疑,為何勞工處不公佈被定罪的公司黑名單,勞工處至今有回應嗎?工傷僱主黑名單、意外調查報告能夠見到陽光了嗎?

Tuesday, January 1, 2019

2018-12-31 一切由心造

城市人,生活逼人,強調競爭,成年人為工作打併,學生為學業爭分奪秒,靜靜觀察自己呼吸三數分鐘,似乎也太奢侈。

近年,學童自殺問題嚴重,引起社會迴嚮,更有小學將靜觀修習,作為常規課程,加強心靈培育,讓學童在成長路上,遇到逆境都可以同情緒相處。

靜觀是透過觀察呼吸、身體狀況,專注當下的練習,接納浮現的情緒,無論喜怒哀樂,不加批判。

靜觀源於東方的冥想,早於40年前,在美國麻省醫學院開始硏究,發現冥想有助身心靈健康,減低抑鬱症復發率,尢為顯注,數十年間,已發展了一套系統課程,讓參與者修習。 近十年間,靜觀已由西方的一套學習系統,突破宗教框框,進入不同領域,無論敎育及醫療,針對身心靈健康,作為一種媒介。

黃耀光,Kenneth Wong ,早年從事音樂創作,二十多年前患上抑鬱症,經多年修習,現為靜觀導師,不但在社區敎班,也參與靜觀對不同病患者的硏究,最近,參與柏金遜症上的硏究,亦有所發現。

Maggie ,修讀人類學,現從事藝術創作,中學時期,遇到挫敗,逃避唔開心嘅情緒,因抑鬱而患上暴食症,近幾年,不斷到不同地方,遠至南美洲,尋找修習靜觀方法,幫自己學習如何與情緒相處,成為導師後,敎學生減壓。

究竟持續修習靜觀,腦袋會發生什麼變化?一個小習慣,如何能令修習者安頓心靈,帶給人生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