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7, 2018

2018-06-25 隔著玻璃說的話

「父母身心疲累地來到赤柱監獄探我,做錯的是我,但卻要他們承擔。我不忍家人遠道而來,但又渴望與他們相見,因為我知道那是我唯一的支柱。」曾被監禁廿六年的阿達如是說。

入獄令人失去自由和舒適的物質生活,但最痛的是難以跟家人朋友聯繫。過來人都說,每一次的親友探訪,都是令他們在獄中重拾信念,重新振作的機會。

探監的限制甚多,可送給在囚人士的物品全部都有嚴格限制,探訪的次數和時間亦有規限,在囚人士親友都說探監令他們身心備累,早前就有人推出「代客探監」服務,卻被告違返監獄條例。

探監路途漫長,家人朋友走在路上有何掙扎?在玻璃的另一邊的世界,在囚人士覺得探訪對他們更生有何影響?透過曾被長期囚禁的釋囚、最近被判入獄的「暴動案」在囚人士親友和監獄牧師,讓我們一窺圍牆內外,人們相聚一刻的景況。

Tuesday, June 19, 2018

2018-06-18 廣東話

根據統計處資料顯示,以廣東話為母語的人口由超過九成,下跌至百分之88,反而操普通話為母語的人口有增加的趨勢。香港人對廣東話各有什麼情意結?

周一諾是海歸派,來港七年,溝通仍以普通話為主,甚少機會用廣東話。她承認,雖然自己會講老家浙江方言,但仍以普通話為母語,即或生小孩也不會再跟她講方言,會一代一代地失傳了,而香港是難得保存母語粵語很好的地方。

劉爽是北京人,以專才身份來港十六年,慨嘆與本地人的基本溝通雖沒有問題,但口音仍改不了,且始終難以廣東話跟朋友談深層次的話題。他的太太是廣州人,母語是廣州話,兒子來港讀了兩年書,才開始講廣東話。劉爽承認對地道的廣東話俚語仍未能掌握得好好。

歐陽偉豪是語言學家,博士論文研究中文量詞,發覺廣東話不比普通話遜色。他批評政府近幾年越來越不尊重廣東話,最近更引用內地學者的文章指出香港人的母語不是廣東話,實為壓抑廣東話。他建議大家多用廣東話書寫,提升它的實際功能。

劉凱文是工程師,利用工餘時間拍片教講廣東話,自己也在製作過程中更認識廣東話的深層意思,然,因為廣東話尚未規範化,搜集資料時遇到困難。

劉凱文教外地朋友講廣東話


Ben Sir 的博士論文是研究中文量詞, 發覺廣東話比普通話更靈活

周一諾的廣東話半桶水, 去茶餐廳時溝通有困難

劉爽來香港十六年,仍未掌握到地道的俚語

Thomas 來香港才學廣東話

焦穎是土生土長廣州人, 很高興來香港生活,可多講自己的母語

周一諾來香港七年,靠化妝時間學廣東話

接近九成香港人以廣東話為母語

2018-06-11 一龕難求

中國傳統觀念講求生養死葬,是孝道的根本。去年近四萬六千死者中,超過百分之九十三採用火葬,社會對於骨灰龕的需求與日俱增。

公營骨灰龕長期供不應求,有市民轉向私營骨灰龕場買位,為了加強規管,《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在2017年中刊憲並生效,正式設立發牌制度,而在兩個月前,私營骨灰龕場申請牌照期限屆滿,發牌委員會共收到144間私營骨灰安置所的申請,在這段真空期,市民將面對由此引申的各種問題,當中的煩惱是什麼呢?

有決定不再申請牌照經營的私營的龕場,需要將原先擺放的骨灰退回給家屬,過程中有家屬不知所措;另外亦有市民較早前買了龕位,近日先人過身卻未能上位,無法完成先人意願,只有無了期暫放長生店,加深了傷痛與無奈。

而在百多間私營骨灰安置所的發牌申請中,不少是過往列於表二的違規的龕場,地區居民反對的聲音,亦因為新一輪的發牌而再次此起彼落,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認為先人要有安身之所,在香港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政府有責任加快規劃公營骨灰龕位的供應,亦應加快私營骨灰龕發牌的審批工作。





Monday, June 4, 2018

2018-06-04 風中之燭

八九六四。在內地,是一串被消失的數字;在香港,似乎是漸漸褪色的日子。

二十九年過去,有人堅持年復年地點起象徵希望的燭光,爭取平反;二十九年過去,死難者家屬群體「天安門母親」仍然有一個心願未了: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公開當年六四事件的真相,公佈死難者名單。然而二十九年過去,他們一方面以和平抗爭方式表達訴求,一方面卻受到政府的嚴密監控;,已陸續有接近五十位死難者家屬去世,仍在生的死難者家屬也逐漸老去。當年為「天安門母親」群體站在前線的丁子霖和張先玲如今已經年過八十,雖然從未忘記當年喪子之痛,但卻日漸體力不支,只好在五年前交棒給在六四事件中喪夫的尤維潔。她們仍然每年向政府堅持「公開真相、合理賠償、司法問責」三項訴求,然而她們換來的是被監控、被「旅遊」、被軟禁,甚至不獲允許自由地舉行哀悼活動。

她們說這幾年過得特別艱難,難屬一個個地離世,人民對六四記憶也漸漸遺忘。她們形容自己猶如靜坐在孤舟之上緣木求魚,在那片漩渦中游弋徘徊;猶如快將熄滅的蠟燭,再也看不到光明。本集《鏗鏘集》聆聽「天安門母親」一路走來的故事,歲月不磨蝕她們平反六四的鬥志,卻摧殘死難者家屬的血肉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