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8, 2016

2016-11-28 法團唔易做

「屋苑大維修工程被天價圍標,小業主為保家園組織起來,推翻法團」,這些新聞你一定聽過。打完仗,這批法團新丁,當上法團主席,原來又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

太和村街坊反對二千七百萬維修外牆工程,組織「太和的後裔」,成功推翻工程後,參選法團。當上新任法團主席的任小姐,上任短短兩個月,工作排山倒海,清潔和修葺問題一浪接一浪,法團如何應對?

《鏗鏘集》一年前採訪大圍富嘉花園,法團主席何太當時最擔心如何監察維修工程。一年後重訪,工程仍未完工,打風後的漏水投訴個案,更令何太應接不暇。她形容這個做足三年的「世紀工程」令她喘不過氣。

籌備了一年,荃灣麗城花園三期維修工程剛於十月底展開。這是新法團過去一年的重點工作,為了提高透明度,法團公開標書內容,又舉辦交流會,鼓勵業主參與。開誠佈公的方法是否行得通?

Thursday, November 24, 2016

2016-11-21 e世代

隨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機不離手的成年人隨處可見,情況逐步蔓延,似乎幼童更難抗拒電子產品的誘惑。

衞生署調查顯示,本港學前兒童開始使用平板電腦的年齡中位數是十六個月大,最小年紀只一個月大;眼科醫生任卓昇指出,八歲前正是兒童視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眼睛近距離看着屏幕,近視容易加深,更有礙手眼腦的協調和立體感的建立。兒科醫生葉柏強認為單向的視頻和虛擬界面,不應取代兒童與父母的互動時間,建議家長應該多注重親子活動,訓練兒童社交能力,不要用電子產品當作用來安撫鬧情緒兒童的「電子奶咀」,家長又可以怎樣引導小朋友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從而避免過度使用的沉溺行為呢?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6

2016-11-14 如何教下去?

提起中國歷史科,你想到什麼?生動有趣抑或無聊沉悶?

舊有的初中中史科課程,自九七年起沿用至今。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九月底提出修訂課程第一次諮詢,新課程強調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又要增加學生對國家歸屬感。舊有課程下,老師因課時緊絀,不時會略去近代史及文化史部分,局方建議刪減古代史,騰出更多課節,但有老師質疑剪裁後的課程「重統一盛世、輕分裂衰亡」,批評內容多、雜、亂,擔心反令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新增的香港史,更被揭發在諮詢初稿中,一度加入教授基本法與一國兩制。

初中中史課程修訂諮詢引發社會爭議,究竟中國歷史,該教什麼?又怎麼教?新課程修訂後,學生還能做到鑑古而知今嗎?

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早前完成首輪諮詢,同學對中史科愛或恨?

學生透過自己生活的社區學習香港史。

不少初中中史老師反映目前課時不足。

中史科該如何教,教什麼?

學生能否透過中史科,做到鑑古而知今呢?

Monday, November 7, 2016

2016-11-07 所為何事?

宣誓風波引發人大釋法及其對香港憲政制度及司法獨立的影響。

Wednesday, November 2, 2016

2016-10-31 電子學習

全港已有八成學校已鋪設無線網絡,電子教學進入新里程。

政府撥款四千萬元資助機構開發電子書,然而,目前只有一成多學校採用電子書。電子書開發商承認,當初低估老師對傳統教科書的依賴,並對資訊科技教學的擔心。另外,部分家長對電子教學的成效始終存疑;也有校長堅持在初小要使用紙本教科書,打好學生寫字根基。

電子教學並不局限於使用電子書,老師善用資訊科技的便利,收集大數據,有系統跟進學習進度。另,有老師打破傳統教學方法,自拍短片讓學生在家備課;也引入先進虛擬境相機,拍攝教材,令課堂更互動;甚至有學校把訓輔電子化,以玩電子遊戲奬勵學生,鼓勵他們改善學習及操行。

一部平板電腦裝有不同科目的教科書

電子學習收集學生表現的大數據, 方便老師跟進

教育局撥款四千萬, 資助機構開發電子教科書

朱子穎校長嘗試把電子學習套用在訓輔層面

曾慧敏開發英文電子書, 坦承市場未如理想

電子學習令課堂更互動

陳美娟校長強調初小暫不適宜用電子學習, 反而要紮實基本功, 如寫字的技巧

夏志雄自拍數學短片, 方便同學在家預習

有學校用VR 虛擬實境製作教材

VR 虛擬實境有助學生掌握抽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