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30, 2019

2019-09-30 我的家國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邁向七十年,卻面對香港自回歸以來最大及最長久的社會運動。三個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香港人,如何從過去的記憶,談談家國情壞?國家成立七十年,他們又有甚麼感覺?

蔡詠梅,1948年成都出生,小學至中學都喜歡閱讀,自小被灌輸要愛國家。及至文革,當過紅衛兵,第一次面對政治覺醒,發覺中國共產黨的黑暗,非如想像中的美好。1980她隨家人來香港,是投奔自由的國度,曾戲言「一橋之隔,這裡什麼都可以罵,除了老婆;橋的另一邊,什麼都可以罵,除了政府」。來港近四十年,蔡詠梅深深感受柏楊的名句「那裡有自由,那裡是我的祖國」,談起家國情,就在一張一九六六年文革時拍的一張相片開始…

朱紋緯說,自已是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的後人,一直在爸爸的愛國情懷下長大。

1942年,抗日戰爭爆發期間,朱紋緯爸爸跟爺爺由鄉下中山,逃難來香港,來港後,日軍全面攻佔香港,爸爸於是加入東江縱隊遊擊隊,負責情報工作及分配物資。

他憶述,爸爸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人,從小就培養他民族意識,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他笑言「不單心繫家國,身體也要回歸祖國」,於是回歸當年搬到深圳居住。他說,當年香港回歸後,保留了不少殖民地的色彩,包括教育,法律制度等。他希望子女受中國教育,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中國人。

國家七十年生日,他回想起爸爸送贈的一套軍服,如何繼承了爸爸的家國情懷…

何嘉柔,1998年在香港出生,年少時經常跟家人往返內地,也常買簡體字書,從閱讀中培養了對國家的感情。初中時開始接觸六四事件,開始反思國家是否與童年時的期盼那麼美好。五年前的雨傘運動令她徹底覺醒,響應雙學號召,站在龍和道企圖包圍政總,卻被警察用警棍毆傷,深感國家對香港的壓逼是嚴厲的。自此,她不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只自稱是香港人。建國七十年,她沒有絲毫的喜悅,只想著怎樣為國家「贈慶」,表達香港人爭取雙普選的訴求。何嘉柔正是年輕一輩與國家越走越遠的一個身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