鰂魚涌地盤發現戰時炸彈,六千居民緊急疏散,是香港第六次發現過千磅大型炸彈。隨著疫後工程復常,潛在炸彈風險不容忽視。節目貼身追蹤警方爆炸品處理課(EOD)日常,直擊「拆彈專家」如何以先進設備與嚴格訓練應對危機,更首度公開彈殼檢查中的重要發現。面對日益不穩的戰時炸彈,他們如何守護城市安全?《鏗鏘集》帶你近距離了解。
Sunday, November 16, 2025
2025-11-06 全運經濟圈
香港首次主辦全運會,不只是一場體育競技,更是帶動城市經濟的重要契機。本集深入探討賽事帶來的經濟效益,從門票銷售、周邊商品,到酒店餐飲與零售業,記錄各界如何把握賽事機遇,為經濟注入新動力。節目亦邀請經濟學家分析消費數據,評估香港國際形象的提升。到底香港又能否借鏡國際經驗,在「後全運時代」將短期熱潮,轉化為長遠的體育產業?
2025-10-30 抑鬱背後
精神健康問題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截至2019年,全球有近2.8億人患有抑鬱症,到了2030年,更有可能會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在本港,有調查發現2023年港人的抑鬱指數創新高,青少年及男士都是高危群組,不過有機構發現社會對這個病認知仍不足,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視。到底要如何增進公眾對抑鬱症的認知?各界又如何建立有效的支援網絡,協助患者走出困境?
2025-10-23 愛在黃昏
香港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加上離婚、喪偶、遲婚等因素,單身長者人數有上升趨勢。長者們的感情比年輕的有更多附帶關係要疏理,例如在處理與兒孫關係、名份、財產等都複雜得多,不過有分析指只要處理合宜,黃昏戀對長者身心都能帶來正面影響。今集會透過幾個黃昏愛情故事,了解長者感情世界的喜與憂。
2025-10-16 中醫新里程
香港中醫醫院將十二月十一日投入服務,將提供中西醫協作的醫療服務,當中涵蓋政府資助的住院及門診服務,預料每年診症量約達40萬人次,對整個中醫產業會帶來多大的機遇?年底即將公布的《中醫藥發展藍圖》將涵蓋醫、教、研、產、管以及國際化等範疇,如何揭示中醫未來發展方向?業界又有甚麼展望?
2025-10-09 抗日薪火
今年正值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各界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讓大眾深入認識這段關乎民族存亡的歷史。各界如何透過不同方式銘記歷史,展現家國情懷? 學校又如何拉近歷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將愛國精神傳到下一代?
2025-09-25 銀髮再出發
統計處預計18年後,即2034年每3名港人有多於一人是長者。政府公布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落實推行的30項措施,當中吸引長者投入勞動市場的措施,預計可將長者勞動參與率,並減輕醫療與福利開支。其中勞工處的「中高齡就業計劃」等,為長者提供有系統的培訓及實習,並資助僱主聘用長者,到底成效是怎樣?這股「銀髮勞動力」又能否填補個別行業的勞動缺口呢?
2025-09-18 天生我材
2020年本港殘疾人口逾53 萬,佔整體人口約百分之7,他們不少具備工作能力,不過失業率卻達百分之11,較當年整體高出一倍,反映職場路一點也不容易。一直以來,政府在殘疾就業上投放資源,過去三年,勞工處就為超過七千名殘疾人士成功找到工作,亦給予僱主津貼,提供經濟誘因; 坊間亦有不少私人企業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機會,打造傷健共融工作間。到底這群殘疾人士如何利用天生我材,找回自我價值呢?
2025-09-11 海洋公園生命力
1977年成立,陪伴香港人成長的海洋公園,近年正逐步轉型為以動物為本的保育教育中心,園方去年用於自然教育及保育工作的開支佔營運成本近三成,超過四億三千萬港元。昔日以機動遊戲聞名的樂園,如何在商業及生態責任間探索新方向? 節目將透過人工繁殖牛鼻鯆的科研過程、與漁護署合作救援擱淺海龜的故事等,看看園方近年在定位上的轉變。
2025-09-04 簡樸新生活
香港房屋問題長期困擾基層市民,尤其劏房惡劣的居住環境與安全隱患備受關注。2024年,政府推出「簡樸房」規管計劃,標準指引包括須有獨立間隔廁所,對通風亦有一定要求,新規例目的旨在提升居住質素,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安全並合理的生活環境,最新情況如何呢? 今集會帶大家去看看他們的「簡樸」新生活。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