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 2025

2025-02-27 銀髮食好啲

香港人口步入高齡化,不少長者因為身體機能退化,或受慢性疾病影響,出現吞嚥困難問題,要為他們提供合適膳食,所需要的知識、時間、金錢預算等,不單是照顧者的難題,更是社會的挑戰。近年有不同機構積極引入多元化的軟餐,希望從造型、味道、營養多方面入手,提升吞嚥困難人士的飲食質素,同時增加備餐的方便度,減輕照顧者的壓力。這些特別處理的食物和飲品可以統稱為「照護食」,現時「照護食」發展屬起步階段,要進一步帶進社區,可以怎樣克服成本與教育等問題,讓更多患者家庭可以同桌共食?商界如何把握發展「照護食」為銀髮經濟的潛在商機?



2025-02-20 高考的另一條出路

內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競爭激烈,要從千萬考生中脫穎而出,成功考上一流大學,並不容易,而香港的中學文憑試(DSE)近年逐漸受到內地生的青睞。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統計,2025年報考文憑試的自修生約有10,303人,當中以香港身份證以外的證件報考2025年文憑試的自修生,佔總自修生人數約一成,而整體內地考生就有約2700人,DSE考生可以選擇升讀香港、內地甚至外國的大學,這將會是多一條賽道的選擇。隨著大灣區進一步融合,文憑試在內地的熱度將會繼續攀升。究竟文憑試本身有什麼優勢?內地考生報讀文憑試又有何挑戰?本集將赴大灣區採訪,訪問內地學校代表,教育界人士,亦走訪報讀文憑試課程的內地學生,探討其心路歷程及當中遇到的挑戰。



2025-02-13 千萬人的高考夢

每年內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的報考人數眾多,據統計2024年報名參加高考的考生人超過一千三百萬,競爭激烈。重考及陪讀情況在內地逐漸成為一種現象。位於安徽省的毛坦廠鎮有一所輔助高考聞名的中學,每年都有上萬考生及陪讀家長從全國各地來在這裏讀書,人數甚至多過當地局民的兩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當地教育經濟。而這個小鎮主力的經濟來源也和高考有關;包括出租屋、託管服務、酒店、代購服務等等,陪讀家長也為這個小鎮帶來大量的勞動人口,單靠一所學校就拉動了一個地區的經濟,本集將探討內地高考文化,當中的契機,亦會走訪陪讀家庭、發掘學生的奮發感人故事。



2025-02-06 灣區創業

隨著大灣區經濟發展,加上內地營商環境的優勢,近年吸引不少港人於大灣區創業,涉及不同的年齡和行業。創業者除了認為內地市場更大,商機更多之外,亦有不少港青受惠於近年大灣區對港澳青年創業的資助政策;而本港亦有相應政策鼓勵青年把握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機遇,到大灣區創立和發展業務,例如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及「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等。本集將探討早年和近年在內地發展的港人所遇到的不同經歷,探討他們在大灣區的創業路,內地香港兩地的文化差異,加上營商環境的不同,會否帶來挑戰?現行的政策又如何幫助他們開闢創業路?